高晓松:我不需要你懂我,我为世人前路高歌
2018-02-09 10:59
来源:十秒凡人
高晓松
原标题:高晓松:我不需要你懂我,我为世人前路高歌
上个星期,高晓松发了条微博,说自己入职哈佛,当研究员了。
这真的算是个大消息,也不是那几天微博热搜停了,不然热搜第一肯定就是它了。
下面评论什么的都有,祝贺居多,当然也有不少声音说高晓松装X失败,这研究员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,跟哈佛根本没多大关系,只是一个自费去哈佛大学东亚系查资料的访问学者罢了,但凡是谁有钱有闲有东亚系教授愿意做监管人,都可以当。
说这个不是想和大家讨论高晓松这个研究生究竟含金量多少的。
这次讲高晓松,更是想分享一种精神。
01
有句话应该大家都听说过。
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
当年这话在网络上火爆程度直逼现在的“你的良心不会痛吗?”“为xxx疯狂打call”,虽然可能内涵与境界都差得很多,但必须要承认,它的存在感,就算是放在现在,也是激励不少人努力振作朝前看的。
这几天后台有人私信我们,说工作真的太累了,想裸辞的时候,我们就是拿这句话回答他。
“诗和远方”时常被高晓松挂在嘴边,他用自己将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,一遍遍告诉着年轻的我们,人生一定要有理想,要向往爱,向往喜悦,向往和平。
尽管这些东西都被人说烂了,现代社会大家都忙得要死,金钱大过天,情情爱爱啥都不是,世界波澜也要排到十米开外,好多人不稀罕壮阔,他们要钱,要很多很多钱,但“生命之诗”它的存在是真的,远方亦是不可屈从的。
02
高晓松出生于1969年的深秋。
11月,北京已经很冷了。
他似乎继承了秋的浪漫和冬的孤寒。
在他此后的五十年人生历程里,他自清华辍学,他离开家族庇佑,背着吉他孤身流浪,他写歌、成立乐队,他去尼斯海滩看过金发碧眼的漂亮男女,见过亚特兰蒂斯海域斑斓的珊瑚鱼群,他因酒驾进过监狱,又在狱里教人读诗。
秋冬之际,自由与丰收,清高和理想,统统奠定了他人生路上终身基调。
03
但通常也有这么一种说话,人太过追求理想不是什么好事,毕竟,饭还是要吃的,高晓松现在能够这么自如地说“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与远方”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用为生计发愁。
这句话半对不对。
毕竟高晓松,家世显赫是真的。
他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创办者,是中国工程院双院士,外婆陆士嘉是流体力学家,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,他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,母亲是师从梁思成的知名建筑学家。
高晓松全家福
用高晓松的原话就是:“随便踹开一家的门,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,梁思成、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。”
因此网上之前还流传了一句话,说是高晓松是他们全家最没出息的。
然而事实上,高晓松填词作曲,当制作人,捧红不少人,他的《同桌的你》和《恋恋风尘》是校园民谣鼻祖级歌曲,传唱度不可谓不广,他三十岁自编自导爱情电影《那时花开》,三十三岁自编自导并作曲电影《我心飞翔》拿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和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。
本文由头头娱乐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自高晓松:我不需要你懂我,我为世人前路高歌http://www.delagostti-industries.com/news/7714.html
|